汉字字形透视的笔迹心理探讨
2021-10-25 15:25:49
  • 0
  • 0
  • 0

 本文探讨了笔迹心理学中的有关字形的理论问题,字体形成和其反应的深层心理机制,从视觉机制、透视、光学以及借鉴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了在笔迹分析过程中经常遇到字形。力图为理解字形这一现象提供简洁、易于理解的思路。

关键词: 字形 笔迹 心理 视觉

字形:汉字笔迹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笔迹学研究中,对汉字的考察可分为:线条、字形、字阵、篇章等几个方面,其中线条由生理(主要是触觉)和深层心理进行制约,字形由视觉和意识进行制约, 篇章由社会环境进行制约,其中字阵介于字形和篇章之间两者特点都有。

  如果说笔迹的线条反映了一个人的潜意识和行为特性的话,字形则反映了一个人的总体态度,是精神世界的投射。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看到和书写笔迹时的第一印象,就是字的形状或者说是字体。

  对字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有线条而没有组字规则,那只是一堆杂乱的线条毫无意义。只有当线条按照书写规则进行排列组合后,形成字形后,线条才具有了笔迹的意义。通过字形进行分析,目前所出版的著作已经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字形形成的心理原理的探讨却不多。我们能够见到的有字体偏旁部首归类解释的方法,有划分形如九宫的方位分析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心理或生理机制,我做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视觉是后天经验的重要来源

  人的感知觉中,最原始的感觉是触觉和嗅觉。人类的嗅觉已经严重退化,在此不做过多的讨论。触觉是与生俱来的,是其它形成视觉的基础之一,其中又以手部的触觉最为密集和发达。如果说触觉直接影响了线条的形成,那么对字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则是视知觉了。在日常生活中人所接收的信息中视觉信息要占到90%以上,可见视觉之重要。

  心理学上做了大量的实验,人视觉的形成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验的结果。例如1896年,斯特拉顿通过一副自行设计的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反转和变位的眼镜亲身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先天性的盲人在获得视觉后无法感知立体的事物和空间也说明了这点。有很多与笔迹有关的感知觉都与视知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视觉的恒常性、视错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所以视觉的研究对笔迹中字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体透视与字形的关系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探讨一下笔迹上的方位和方向。这和人们写字的目的有关,人们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而因为要阅读他。所以笔迹的方位是阅读方位而不是书写方位。我们知道,人在写字时,纸的方位与人体成90度垂直,人眼睛看上去为俯角,而笔尖与纸又成接近90度垂直,与人体接近平行的位置。而人在阅读时,在没有桌子的情况下,纸的方位最佳角度是与人体形成平行的角度,即人如果站立的话,纸也像人一样是"站"着的,那么这时,人对纸和字的观察角度和日常观察其它事物的角度是一致的,即美术上所讲的"平视"。

  我们在以上的前提下来探讨字的上下左右方位。人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就视觉形成了大量的丰富的经验,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视觉经验是立体三维和运动的,因此人们在观察平面事物时也会把这些立体和运动经验带进去。即心理学上所讲的视觉恒常性。

  在视觉的透视规律上有一个规律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近大远小"。这是空间知觉里的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视知觉起主导作用。在同一距离内,大的物体在网膜的视象大,知觉得就大;小的物体在网膜上的视象小,知觉得就小。我要说的不仅仅是字形的大小的问题,而字体的形状问题。汉字一般情况是正方形的,从上下左右不同的视觉角度进行观看,正方形的上下左右边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或视象是不等长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视觉的中心点与字的中心点一致,这时观看正方形(字),上下左右边是相等的,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就是正方形,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因为这是最常见的视角,所以书写者日常生活的视也比较常规,看待事物比较客观和诚实,但有可能趋于平庸。

  在从上往下观看正方形(字)时,正方形的上(顶)边要比(下)底边长,这时人的视角属于俯视。如果以这个视看待书写过程,视觉的扫描方向是从上向下,书写者会在写正方形汉字时,视觉上会感觉到字上顶边比下底边要短很多,所以会主动调整书写的字形,将字写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使用俯角写字的人可能也会常期以俯角看待事物,俯角看待事物需要站在较高的角度上,因此说此书写者有"高瞻远瞩"看问题也有一定的道理,拥有雄心壮志的同时必然会有傲气。

  在仰角的位置进行观察正方形时,下(底)边看起来比上(顶)边长。同理,书写者如果写正方形的字,视觉上会感觉字的底边比顶边短,因此会调整书写的字形,将字的底边加长,写长下大上小的正梯形。仰角写字的人的观察位置在地面上,思维层面也接近于地面,比较务实和注重物质,同时也比较踏实,但可能趋于保守。

  在字形的左右方位上也是这样,现代汉字的书写是从左到右,在书写过程当中,书写完成的字在左侧,还没有书写的字在右侧。因此左侧代表过去和已经存在的事物,右侧代表将来和未实现的事物。左大右小的字的视角在左侧,具有过去的含义。而右大左小的视角在右侧,具有着眼于将来的含义。具体论证过程与上下视角相同,在此略过。

视觉扫描速度和方向对字形长短高低的影响

  字行是一个个单个的字形成的,单个字的形状会形成字行的形成。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字行同时对单个字起着约束和引导作用。人们在阅读文本时的视觉扫描方向是从左到右的整行直线扫描,而不是沿着每个字的笔划进行视觉扫描。

  测量字宽的简单公式:单字宽度 = 字行长度 ÷ 单字个数

  假定字行的视觉扫描速度和字行的长度不变,要想提高阅读和书写效率,势必要压缩每个单字的宽度,即横划变短,这时竖划相对的变长了。这是一种快速状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字形竖长与追求效率存在某种联系,这也便于理解竖长形字具有积极热情、勇于行动等性格含义。相反的情况,在相同的前提下,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单个字上,势必在相同时间内减少了字的个数,单个字的宽度就会变大,即横划变长,相应地竖画显得短了,形成了扁宽形的字。这是一种慢速状态,自然显示了书写者的从容等性格特性。

透光曲率(凹凸镜)与圆、方字形的关系

  物理学天才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认为光线会受到星体的引力影响而弯曲,星体的强大引力会形成一个引力透镜。中国学者李宗吾受到启发充实了他自己的厚黑心理力学理论。李宗吾认为,人的心理就像一个巨大的星体,对人的行为发出强大的引力。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光学接收器,光是沿着直线进入眼睛之后传递给大脑的,在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强大的心理能量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形和弯曲。我们不妨把由心理能量产生的强大作用称为心理透镜。

  同现实中一样,有用的透镜基本可分为两种:凹透镜和凸透镜。

  通过凹透镜观察正方形字体,正方形字体会变成四个角向外伸出,而四个边向内凹的形状。我们都知道凹透镜具有缩小作用,尤其是中心部位,这就使字形显得字体中部过度压缩,而四角相对变大。那么相应地人的视野也被压缩了,视野的压缩可能表明书写者的心理能量集中了点上,思维也被压缩到了一个点,虽然专注但不够开阔。

  凸透镜就是平常所见的放大镜,具有放大的作用。通过凸透镜在适当距离观察正方形字体,字体的中心部位放大率最高,而四个直角变成钝角,有向内收的趋势,四个边向外凸出。在高倍曲率的凸透镜作用下,正方形甚至会变成圆形或接近圆形。相应地书写的心理视野也被放大了,思维和心理能量有了活动余地而不会局限于一点,有了一定的灵活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写圆形字的有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原因之一。

光影对字体的影响与突出笔画的关系

  和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情况一样,视觉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影响视觉环境的是太阳,太阳发出强大的光线照耀着万物,在光线照耀下的事物除了光明的一面外,还会向地面投下阴影。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提出的原型就有太阳原型和阴影的概念。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阴阳两面,追求光明、希望、温暖、向上一面的良性心理能量就像太阳一样照耀我们的心灵。而阴暗、邪恶、愤怒、仇恨等负性心理能量就像阴影一样跟随着我们。

  我们在前面已经探讨了汉字的方位和方向。在汉字书写中,某些向上的和居于上部的笔划具有太阳的象征,尤其是起笔。这些上部的笔划的所显示的强大心理能量,代表着心理的太阳的状态。例如上部笔划强有力,可能代表书写者追求上进,有远大志向等。相反亦然。

  心理有着太阳或者光明的人,阴影就会较小或消失。在汉字书写中,向下伸展的笔划就像在光线照射下的投在地面的阴影。这些潜意识中的阴影见不到阳光,如果处理不好会造心理能量的流失,使负性心理越来越重。

焦距、透光度与字体清晰、模糊的关系

  在视学成像中,视象的模糊与清晰与否取决于焦距是否准确和透光度的多少。照相机的镜头分为远焦、中焦、近焦及变焦等等。相应地在人的内心世界人与纸张之间的距离,我把它称之为心理视距。

  我们假定人眼与纸张的距离的一般情况定为中焦,这样无论是阅读还是书写文字都是最清楚的。由此推论字体的清晰程度与思想和现实的吻合程度最高,书写者对客观现实的作用最大。心理视距清晰的同时,思维和意识也清晰。

  焦距不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焦距过远,超出了纸面的距离。一种是焦距过短、过近,视距还未到达纸面。两种情况都对应着心理视距不在现实层面上,表现在字的书写上都是笔压浅、力度轻,给人以超脱的感觉。

  先说相应心理视距过远的情况,书写者的思维已经超出了时间上约束,具有某种远见。而心理视距过短表明思维严重退缩,毫无远见可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表现为对当前状态把握不够准。

  还有一种字迹模糊的情况,就好像是通过透光度很低的灰度镜或柔光镜对笔迹进行观察。我认为这也反应书写者的思维状态就像蒙上某种滤光镜一般受到了心理干扰,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表现,同时也不能使自己的内心向外界便利展示和沟通,自我意识和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字形人体镜像和字体美观度的关系

  根据精神分析上某些学派的观点,每个人对自我的印象都是一种心理上的镜像,和真实的自己是相反的。通过对字的方位的考察,发现字的方位正好是人体的镜像。就好像人在写字的过程中,不断地在照镜子。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面朝着书写者自己的人,即汉字的左侧相当于人的左侧,而汉字的右侧相当于人的右侧。汉字无论是书写还是阅读都与人成镜像的关系。

  我在上面说了很多人的内心中就像有一个透镜。那么人的内心世界也可能存在一个专门用来照自己的反射镜,反射镜与透镜有一些区别,从这个镜子中照出来的是我们自己,而非客观世界。

  当然了,最接近客观现实的理想情况是平面镜,然而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心理的镜子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扭曲,就像哈哈镜一般。从这个扭曲的镜子中肯定会看到变了形的自己,书写者会无意识地调整自己,使自己在镜子中看起来比较令自己满意。就如同现实生活一样,人不可能不穿衣服去照镜子,那么镜像中的自己就更加远离真实的自我了。这个心理运作机制非常复杂,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我所要说的是人们在写字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对自我进行修饰,就如同给自己穿衣服一样。如有的人喜欢反复修描笔划;有的人喜欢装饰某些笔划,将折角写得更复杂等等。

穿的衣服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如女性喜欢穿花裙子,线条华丽温柔;男性喜欢穿军服,线条显得笔直有力等等。

  当然有不穿衣服真正暴露自己真实内心的人,线条和字体显得朴实无华,不甚美观。

结语

  在上个世纪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听觉研究上,对于视觉的研究时间并不长。而汉字又是世界上视觉性最强的文字,所以对视觉心理的深入研究必然为汉字笔迹心理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汉字的视觉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由于时间仓促,挂一漏万,学识有限,有些内容仍在学习和探讨之中,加之尚未见到有人做过此方面的论述。文中难免有谬误之处,还请有研究者多加指正。

(此文写于2004年,原标题为《字形透视与笔迹心理的关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